精益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层次

从“精益实践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”切入,制造企业精益数字化需经历“点、线、面、体、魂”五个阶段;从“数字技术赋能精益改善”切入,精益数字化需逐步形成“标准化与信息化、数据化与可视化、系统化与智能化”三层次进阶。

第一层次:基于全价值链的精益生产标准化与信息化

制造企业全价值链包括设计、采购、生产、质监、销售、仓储、物流等环节,需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精益管理实现产品准时交付、质量保证与成本优化。企业采用ERP、MES、PLM、CRM、SRM等工具构建信息化体系,但不同的系统接口与数据标准对全价值链数字统合造成了极大阻碍。

精益生产标准化

精益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在精益数字化初期,基于差异化精益改善咨询,逐步实现全价值链业务流程改善及标准化的过程,是生产活动与资料无偏、低噪的转化为数字信息的重要前提,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信息基础。


一是销售订单标准化,包括销售合同管理、成本预算管理、销售预测分析等。

二是生产技术标准化,包括产品物料清单(BOM)、工艺设计、工序管理、研发管理等。

三是交付计划标准化,包括物料需求计划、采购计划、排产管理、产能评估、外包管理等。

四是仓储管理标准化,包括库存库位管理、物流运输管理、设施布置优化等。

五是供应链管理标准化,包括采购管理、工序外协管理、供应商关系管理(SCM)、客户关系管理(CRM)、交付管理及仓储物流管理等。

六是生产管理标准化,包括生产计划与执行、5S 管理、工艺与作业管理、班组管理、资源齐套计划、设备管理、能源管理、安全管理、环境管理、异常管理等。

七是质量管理标准化,包括物料质量管理、成品质量管理、质量成本评估、质量问题溯源等。

八是成本管理标准化,包括成本归集、预算管理、弹性预算分析、成本系统改进等。


最终,通过全价值链运营环节的精益标准化,结合班组管理、多能工培养、精益专家嵌入、内训师培育等进行精益数字化人才育成与文化建设,提升管理行为、生产过程、企业资源的可测量性与可视化水平,提高运营效率与财务绩效的同时为全面信息化提供管理基础。


精益生产信息化

精益生产信息化在精益生产标准化基础上,通过传感、安灯、人工登录等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的识别、转化、收集与存储,实现研供产销等增值活动的全面数据化、信息化。进而通过信息系统打通供应链(网络)、工厂群、车间、部门、设备、管理者、员工等多层面的数据连接,消除“信息孤岛”,实现管理对象与数字信息系统可溯源的、可逆向传递的高效交互,为数据目视化、资产化管理提供基础。

第二层次:基于数字平台的精益管理数据化与可视化

构建企业数字平台(中台),将标准化、信息化的精益生产数据进行汇总、清洗、存储与初步分析,实现数字集成管理,推动数据资产化、可视化建设。进而,强化大数据分析、可视化技术在异常管理、任务管理、改善管理等模块化精益功能上的应用,将精益数字化从重点业务环节以网状结构向关联业务环节延展,逐步建立全价值链精益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体系,为第三层次的精益生产系统化、智能化提供数据链接与架构基础。

精益管理数据化

数据资产化是指企业通过数据采集、处理及数据库建设,对精益管理进行长期跟踪、分析及改善,并逐步实现运营数据价值属性的过程。企业借助数字平台的数据清洗、数据转录、管理建模、动态分析、预测分析等功能,实现云端决策与终端运营的数据共享与交互,推进精益管理的决策、执行及反馈。

精益管理数据可视化

通过数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、精益建模和可视化技术,提高管理者、员工、供应商、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,协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生产管理、任务推进、责权分配、员工激励等职能。

第三层次:基于云端技术的精益运营系统化与智能化

基于数据化、可视化数字平台,结合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基于企业全产业链/供应链的系统化、智能化运营系统,构建管理决策、数字系统与运营终端的全面交互,实现企业及其产业链/ 供应链的全面精益数字化。此外,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数据驱动,形成全产业链、全供应链、全创新链的集成精益数字化网络,打破企业内外部信息壁垒,进一步提高企业、产业集群、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总绩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