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度技术公司100强


过去的一年里,技术创新和进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,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,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金融科技和新能源等。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环境下,技术创新成为小到一家企业,大到一个国家,顶住压力,回升向好的关键因素。


科技创新主体


纵观历史中的经济形势变化,有明显的从繁荣到衰退,到萧条再复苏的周期规律,而经济上的转折与技术上的创新总是遥相呼应。


众所周知,企业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,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,天然具有联结科技与产业的能力和动力,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。据公开数据,2022年,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万亿元,企业研发经费占比高达77.6%;截至2023年底,我国国内(不含港澳台)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.5万件,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.9万件、占比超七成。无论是从创新意愿看,还是创新成果看,企业已经不折不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。


新质生产力是未来方向

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凭借人口规模等优势,从“一辆汽车、一架飞机、一辆坦克、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”,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,取得了瞩目的成绩。然而,随着“人口红利”逐渐消退,国际竞争加剧,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经之路。


所谓新质生产力,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去年上半年,我国的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,跃居世界第一,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亮眼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,我国汽车整车出口(不包含二手车的整车出口)491万辆,同比增长57.9%,其中,新能源汽车出口120.3万辆,同比增长77.6%,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,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4.5%。


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,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司。2023年第四季度,比亚迪销售了526,409辆纯电动汽车,纯电动车销量历史上首次超过特斯拉,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新领军者。宁德时代更是连续六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第一,装机量遥遥领先。二者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赛道的选择,更离不开技术创新,指明了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可行路径,也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。


全球竞争,底气背后是实力


当前,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,带动了我国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出口快速增长。出口就意味着全球竞争,而竞争的底气自然源于实力。放眼世界,中国的整体创新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《全球创新指数》评价结果中,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3年的第12位。


技术实力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,参与国际竞争的“硬通货”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国际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,而是技术的竞争。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,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,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中国凭借在电池技术、电机技术、电控技术等方面的突破,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,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尊重和认可。


对于企业而言,近年来,国家一直在强调其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,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环境。然而,技术实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,它需要在教育、科研、创新等多个领域进行长期投入和积累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以实现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。未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技术创新,将为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,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。


结语


精于术,诚于道,见群龙无首,吉。


来源:Internet Deep